小儿呼吸有痰鸣声怎么办

小儿呼吸有痰鸣声可通过保持呼吸道湿润、拍背排痰、调整睡姿、雾化吸入治疗、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痰鸣声通常由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支气管炎、肺炎、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或让小儿吸入温热蒸汽帮助稀释痰液。避免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痰液黏稠度。可让小儿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有助于湿润咽喉部。若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液。
家长需将手掌空心呈杯状,从背部由下向上轻叩,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拍背时让小儿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头部略低于胸部。此方法通过震动促进气管内痰液松动,尤其适用于支气管炎或肺炎引起的痰液潴留。操作时需避开脊柱和肾脏区域。
将小儿头部垫高15-30度,采取侧卧位睡眠可减少咽喉部痰液积聚。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的婴儿可尝试俯卧位,但需家长全程监护防止窒息。避免仰卧导致舌根后坠加重呼吸道阻塞,夜间可定时帮助翻身变换体位。
对于支气管痉挛或黏痰难以咳出者,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液等进行雾化治疗。雾化颗粒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稀释痰液并减轻炎症。每次雾化后需清洁面部并漱口,婴幼儿可用棉签清洁口腔。
细菌性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过敏因素可配合氯雷他定糖浆或孟鲁司特钠颗粒。痰液黏稠者可选用氨溴索口服溶液或羧甲司坦口服液。严禁自行使用中枢性镇咳药,避免抑制排痰反射。用药期间家长需观察有无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日常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饮食选择温热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梨汁、白萝卜汤等。密切观察呼吸频率、面色及精神状态,若出现呼吸急促超过40次/分钟、口唇发绀、拒食或嗜睡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呼吸道症状持续超过3天无改善或伴随发热时,应及时进行血常规及胸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