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怎样治疗

膀胱炎可通过多饮水、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物、膀胱灌注、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结石刺激、免疫力低下、尿路梗阻、化学性刺激等原因引起。
增加每日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并促进细菌排出,建议每日摄入2000-3000毫升水。避免饮用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可配合饮用蔓越莓汁,其含有的原花青素可能抑制细菌黏附膀胱壁。但单纯多饮水仅适用于轻度膀胱炎,若症状持续需结合其他治疗。
细菌性膀胱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用药前建议进行尿培养以明确致病菌。抗生素疗程通常3-7天,复杂性感染需延长至14天。使用抗生素可能出现胃肠不适或过敏反应,需密切观察。
针对排尿疼痛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严重痉挛性疼痛可使用盐酸黄酮哌酯片解除平滑肌痉挛。止痛药物不能替代病因治疗,长期使用可能掩盖病情进展。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用。
间质性膀胱炎或反复发作病例可采用膀胱灌注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透明质酸钠溶液、肝素钠溶液等。灌注药物直接作用于膀胱黏膜,修复受损组织并形成保护层。治疗频率通常每周1-2次,4-6周为疗程。操作需严格无菌,灌注后保留药液15-30分钟。
合并膀胱颈梗阻或解剖异常者需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膀胱结石需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手术适应证包括药物无效的顽固性疼痛、膀胱容量严重缩小等。术后可能暂时出现血尿或尿频,需留置导尿管1-3天。高龄或基础疾病患者需评估手术风险。
膀胱炎患者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性交后及时排尿,避免憋尿行为。建议穿着棉质透气内裤,减少盆浴使用。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食物摄入。复发患者可定期检测尿常规,绝经后女性可考虑局部雌激素治疗。若出现发热、腰痛或血尿加重需立即就医,警惕肾盂肾炎等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