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属于结核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结核性脑膜炎通常由肺结核病灶经血行播散至脑膜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甚至昏迷。
结核性脑膜炎多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结核菌在脑膜形成粟粒样结节,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脑膜增厚、蛛网膜下腔渗出,进而压迫脑神经和血管。儿童接种卡介苗可降低发病概率,但免疫缺陷人群仍属高危。
早期表现为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等结核中毒症状,1-2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喷射性呕吐。随着病情进展,可见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部分患者出现复视、面瘫等颅神经损害。重症患者可迅速发展为嗜睡、惊厥、偏瘫,甚至因脑疝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脑脊液检查是关键诊断依据,可见压力增高、细胞数中度升高、蛋白显著增高而糖氯化物降低。脑脊液抗酸染色找结核菌阳性率低,需结合结核菌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头颅CT或MRI可显示脑膜强化、脑积水或结核瘤,胸部X线有助于发现肺内原发病灶。结核菌素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可辅助诊断。
需遵循早期、联合、足量、全程的抗结核原则,常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四联强化治疗,重症可加用链霉素注射液。同时需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炎症反应。对于颅内压增高者需甘露醇注射液脱水降颅压,癫痫发作时予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控制。
未经治疗者死亡率极高,及时规范治疗可使存活率达80%以上,但约半数幸存者遗留神经后遗症。康复期需持续用药12-18个月,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视野检查。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者需康复训练,认知损害者需神经心理干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筛查,儿童须完成计划免疫接种。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量补充鱼肉蛋奶和新鲜蔬菜水果。卧床期间需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炎,恢复期逐步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避免劳累、受凉和接触呼吸道感染者,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药物治疗。出现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复诊,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