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了解产后抑郁症
产后护理编辑
健康科普君
产后护理编辑
健康科普君
产后抑郁症可通过观察情绪变化、评估行为异常、筛查躯体症状、分析高危因素、专业量表测评等方式识别。产后抑郁症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心理适应障碍、社会支持不足、睡眠剥夺、既往精神病史等因素有关。

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表现为无故哭泣、对婴儿缺乏兴趣或过度焦虑。部分产妇会伴随强烈的自责感,认为无法胜任母亲角色。家属需注意区分产后情绪波动与病态抑郁,当情绪异常影响进食、睡眠等基本功能时需警惕。
典型表现包括回避社交活动、拒绝哺乳、对婴儿护理消极怠慢等行为改变。严重者可能出现自伤倾向或伤害婴儿的强迫性念头。这些异常行为往往与产妇既往性格特征形成鲜明对比,是识别疾病的重要信号。
约半数患者会主诉不明原因的头痛、胸闷、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化症状。这些症状与器质性疾病无关,但可能干扰临床判断。产后复查时应关注持续存在的非特异性躯体不适,尤其是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

具有产前抑郁史、婚姻关系紧张、经济压力大等社会心理因素的产妇发病率较高。意外妊娠、分娩并发症等产科因素也会增加风险。了解这些高危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易感人群。
临床常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筛查,包含10项自评问题,总分超过13分提示需要专业干预。该量表可在产后6周体检时由医护人员指导完成,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产后抑郁症的日常管理需要家庭支持系统共同参与。家属应协助产妇保证每天6-8小时连续睡眠,轮流照顾婴儿减轻其负担。饮食方面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D。建议每周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伤害性念头,须立即陪同至精神心理科就诊,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舍曲林片、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或推荐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