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6型、柯萨奇病毒A10型和肠道病毒A组其他血清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是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感染后通常表现为轻度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部皮疹。该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多数患者经对症治疗1-2周可自愈。临床常用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易引发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导致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患者除典型皮疹外,常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症状。需早期识别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重症病例可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反应。该病毒是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
柯萨奇病毒A6型近年流行率上升,引起的皮疹范围更广,可累及四肢近端和躯干,部分患者出现大疱性皮疹伴脱屑。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可选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皮肤破损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该病毒变异株可能导致不典型临床表现。
柯萨奇病毒A10型感染多引起轻症手足口病,但口腔疱疹疼痛明显,影响进食。建议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配合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该病毒与柯萨奇病毒A6型存在基因重组现象,可能增强致病性。
肠道病毒A组中柯萨奇病毒A4、A5、A9等血清型也可致病,临床表现与典型手足口病相似。确诊需通过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治疗可参考常规方案,合并心肌损害时需加用维生素C注射液及辅酶Q10胶囊营养心肌。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规范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流行期间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婴幼儿用品定期消毒。目前EV71型灭活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5岁儿童按程序接种。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