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怎样引起的

低血糖可能由遗传因素、饮食不规律、药物影响、胰岛素瘤、肝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低血糖通常表现为心悸、出汗、头晕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部分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如糖原累积症可导致低血糖,这类患者因酶缺陷影响糖原分解。建议家长定期监测患儿血糖,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应急。若确诊遗传性疾病需长期随访,医生可能推荐生玉米淀粉维持血糖稳定。
长时间空腹或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机体缺乏能量来源易引发低血糖。常见于过度节食、延迟进食人群。需定时定量用餐,两餐间可补充坚果、酸奶等健康零食。糖尿病患者外出应携带方糖或饼干预防低血糖发作。
胰岛素注射过量或磺脲类降糖药使用不当会诱发药物性低血糖,表现为突发冷汗、震颤。使用格列本脲片、瑞格列奈片等药物时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服药后出现心慌等不适时立即检测血糖,必要时口服葡萄糖溶液纠正。
胰腺β细胞肿瘤会自主分泌过量胰岛素,导致反复空腹低血糖。常伴晨起头痛、意识模糊,需通过腹部CT或超声内镜确诊。医生可能建议手术切除肿瘤,或使用二氮嗪胶囊抑制胰岛素分泌,术后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
严重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糖原储备不足,肾功能衰竭时药物代谢减慢,均会增加低血糖风险。此类患者需监测肝功能指标,调整降糖方案。护肝治疗可选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维持血糖稳定。
预防低血糖需保持规律三餐,避免空腹饮酒或剧烈运动。糖尿病患者应掌握胰岛素注射技巧,定期校准血糖仪。出现头晕等征兆时立即进食含糖食物,若症状持续或意识障碍须紧急送医。建议高危人群随身携带疾病说明卡,标注常用药物和紧急联系人信息。日常可记录低血糖发作时间、诱因及处理方式,复诊时供医生参考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