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的药物禁忌

月经期间需避免使用活血化瘀类、激素类、抗凝药及部分寒凉性药物。主要有活血化瘀类中成药、雌激素制剂、抗凝血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清热解毒类中药等。经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干扰正常生理过程或加重出血风险。
益母草颗粒、血府逐瘀胶囊等活血药物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导致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此类药物常用于瘀血型痛经,但月经量多者禁用。用药前需由中医师辨证,避免与阿司匹林等抗凝药联用。
补佳乐片、雌二醇凝胶等外源性激素可能干扰月经周期稳定性。经期使用可能引发突破性出血或经期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激素敏感性疾病患者尤需谨慎。需在妇科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会增加子宫内膜出血风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在经期前3天调整剂量。出现经血呈鲜红色且伴有血块时需立即就医。
布洛芬缓释胶囊虽可缓解痛经,但长期使用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影响经血排出。胃肠道脆弱者经期连续服用不超过3天,需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使用。
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丸等寒凉性中药可能加重宫寒型痛经。体质虚寒者服用后易出现经血色暗、血块增多等症状。建议经前1周停用,改用艾附暖宫丸等温经类药物调理。
月经期间应保持腹部保暖,每日饮用生姜红糖水促进经血排出,避免剧烈运动及生冷饮食。记录月经周期与用药反应,若出现经期延长超过7天或单日经血量浸透8片以上卫生巾,需及时至妇科就诊。所有药物使用前需核对说明书禁忌症条款,中药制剂须经中医辨证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