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种类是什么
肛肠科编辑
医路阳光
关键词: #便秘
肛肠科编辑
医路阳光
关键词: #便秘
便秘主要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功能性便秘通常由生活习惯或心理因素引起,器质性便秘则与肠道结构异常或全身性疾病相关。

功能性便秘是最常见的类型,与结肠传输功能异常或盆底肌协调障碍有关。结肠传输缓慢型便秘表现为排便频率减少,粪便干硬,可能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过少或缺乏运动有关。盆底肌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常有排便费力、肛门阻塞感,部分人群因长期忽视便意导致直肠敏感性降低。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和子宫压迫也易出现暂时性功能性便秘。
器质性便秘由明确的病理改变引起,包括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等肠道本身病变,以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全身性疾病。机械性梗阻如结肠癌会导致肠腔狭窄,粪便通过受阻。代谢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多伴随原发病症状,如甲减患者可能出现畏寒、乏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也可能影响肠道神经调节功能。
某些药物可能干扰肠道正常功能,包括阿片类镇痛药如盐酸吗啡缓释片,抗胆碱能药如硫酸阿托品片,以及含铝制酸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化疗药物如顺铂注射液也可能导致便秘。这类便秘通常在停药或换药后缓解,必要时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过渡。

特发性便秘指原因不明的顽固性便秘,可能涉及肠道神经系统异常。慢传输型特发性便秘表现为全结肠动力低下,直肠指检常发现直肠壶腹粪便潴留。部分患者需进行结肠传输试验确诊,严重者可考虑使用普芦卡必利片等促动力药,或进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出口梗阻型便秘属于功能性便秘亚型,特征为排便时盆底肌不协调收缩。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等解剖学改变可能加重症状。生物反馈治疗是首选方法,通过训练患者正确控制盆底肌。严重直肠前突可考虑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同时配合使用聚乙二醇4000散保持粪便软化。

改善便秘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5-30克,选择全谷物、西蓝花、火龙果等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建立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不动,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快走或腹部按摩。若调整生活方式无效,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或肛肠外科排查器质性疾病。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可能导致结肠黑变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