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便秘的四种手段
肛肠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肛肠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中医治疗便秘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理四种手段。便秘多由胃肠积热、气机郁滞、气血亏虚或阴寒凝滞导致,需结合体质辨证施治。

根据证型选用不同方剂,胃肠积热可用麻子仁丸润肠泄热,气滞型选用六磨汤顺气导滞,气虚便秘用黄芪汤益气润肠,阳虚冷秘则用济川煎温阳通便。常用中药包括火麻仁、郁李仁、厚朴等,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方,避免自行用药。
选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等穴位疏通肠道气机,实证用泻法针刺配合电针刺激,虚证采用温针灸或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针灸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促进肠蠕动,对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治疗周期通常需10-15次。

沿结肠走向顺时针摩腹5-10分钟,点按中脘、天枢等穴位,配合背部膀胱经推拿。儿童可采用捏脊疗法,从尾椎至大椎穴提捏皮肤3-5遍。推拿通过物理刺激增强肠动力,适合老年体弱及不宜服药者,每日晨起空腹进行效果更佳。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食用黑芝麻、蜂蜜水、西梅等润肠食物,阳虚者可用肉苁蓉煲汤,阴虚者多吃银耳、黑木耳。忌食辛辣燥热之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配合适量运动如八段锦、揉腹功等促进气血运行。

长期便秘患者需排除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应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晨起空腹饮用温开水刺激胃肠反射。避免过度依赖泻药,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腹痛、便血等异常,应及时就医排查肠道病变。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需保持情绪舒畅,避免久坐久卧,建立规律作息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