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血友病的症状
血液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血液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血友病主要表现为关节出血、肌肉血肿、皮下瘀斑、术后出血不止及内脏出血等症状。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类型,与凝血因子Ⅷ或Ⅸ缺乏有关。

关节出血是血友病最常见的症状,多发生于膝关节、踝关节和肘关节等负重关节。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轻微外伤或活动后可能导致关节腔内出血,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反复关节出血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形成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急性期需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并制动。
肌肉血肿常发生在深部肌肉群,如大腿、小腿、臀部等部位。出血后局部出现肿胀、压痛,皮肤表面可见淤青。严重血肿可能压迫神经血管,导致感觉异常或肢体缺血。患者应避免肌肉注射和剧烈运动,发生血肿后需抬高患肢并尽快输注凝血因子。
皮下瘀斑表现为皮肤出现青紫色斑块,轻微碰撞即可形成大面积瘀斑。这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血液渗入皮下组织所致。瘀斑通常无痛感,但可能影响外观。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防护,避免磕碰,必要时可使用冷敷减轻瘀斑。

血友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拔牙等有创操作后,可能出现创面持续渗血或再次出血。这是由于凝血功能异常导致止血困难。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并补充相应凝血因子,术后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必要时延长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时间。
内脏出血是血友病的严重并发症,可发生在消化道、泌尿道或颅内等部位。表现为呕血、黑便、血尿或头痛呕吐等症状。颅内出血尤其危险,可能危及生命。出现内脏出血症状需立即就医,紧急补充凝血因子并进行对症治疗。

血友病患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造成外伤的活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安全防护,使用软毛牙刷防止牙龈出血,选择安全剃须方式。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西蓝花等,但需注意均衡营养。建议患者随身携带疾病说明卡,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获得正确救治。出现任何异常出血症状都应及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