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的保健护理
神经外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神经外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脑供血不足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控制危险因素、规律作息、定期监测等方式进行保健护理。脑供血不足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颈椎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及动物内脏。增加深色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如菠菜、西蓝花、蓝莓等,其富含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可适量食用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每周2-3次以补充ω-3脂肪酸。注意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高温油炸。
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每周保持3-5次,每次30-4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的安全范围内。避免突然起身或剧烈转头动作,运动前后需进行5-10分钟热身及放松。合并颈椎病患者可配合颈部康复操,动作需缓慢平稳。运动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在极端天气下户外锻炼。
吸烟者需逐步减量直至戒烟,尼古丁替代治疗可选用尼古丁贴片辅助。高血压患者应每日早晚监测血压,保持血压低于140/90mmHg。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超重人群通过饮食运动结合使BMI逐步降至24以下。合并高脂血症者需限制胆固醇摄入,蛋黄每周不超过3个。

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就寝时间不宜超过23点。午休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避免深睡眠影响夜间休息。睡前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进行温水泡脚或冥想放松。保持卧室温度18-22℃,湿度50%-60%。夜间起床时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醒后卧床半分钟、坐起半分钟、双腿下垂半分钟。
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颈动脉超声等指标。居家配备电子血压计,记录晨起及睡前血压数据。出现新发头痛、步态不稳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者需定期检查肝功能。颈椎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颈椎MRI检查评估椎动脉受压情况。

脑供血不足患者日常应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冬季注意头颈部保暖,外出佩戴围巾帽子。洗澡水温控制在40℃以下,时间不超过15分钟。乘坐交通工具时使用头枕保护颈椎,避免急刹车导致颈部甩动。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如阅读、拼图等,每周3次以上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若出现一过性黑朦、言语不清等预警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脑梗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