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的危害并发症包括它们
眼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眼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高度近视的危害并发症主要有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白内障、后巩膜葡萄肿等。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眼轴长度超过26毫米,容易导致眼球结构改变,引发多种严重眼部疾病。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变长,视网膜变薄,容易出现裂孔或撕裂,导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可能与玻璃体液化、视网膜变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前闪光、飞蚊症、视野缺损等症状。视网膜脱离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除术,避免视力永久性损害。
高度近视可能引起黄斑区出血、萎缩或新生血管形成,导致黄斑病变。黄斑病变可能与脉络膜萎缩、视网膜缺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物变形、中心视力下降、色觉异常等症状。黄斑病变可通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激光治疗等方式干预,但部分患者视力损害不可逆。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延长可能导致房角结构异常,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引发青光眼。青光眼可能与视神经损伤、眼压波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野缩小、眼胀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青光眼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严重者需进行小梁切除术。

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体代谢异常,可能提前出现混浊,形成白内障。白内障可能与氧化损伤、晶状体蛋白变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眩光、复视等症状。白内障可通过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
高度近视患者眼球后部巩膜变薄膨出,形成后巩膜葡萄肿。后巩膜葡萄肿可能与巩膜胶原异常、眼压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进行性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后巩膜葡萄肿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可通过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改善视力,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巩膜破裂。

高度近视患者应每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监测眼轴长度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震动。日常需控制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可适量补充富含叶黄素、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避免吸烟饮酒。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