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心律失常可能引起心力衰竭、脑卒中、血栓栓塞、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的心跳不规则,可能由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因素诱发。
长期快速型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心肌持续超负荷工作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临床常用呋塞米片、地高辛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同时需控制心室率。
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言语障碍、肢体偏瘫等症状。预防性使用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可降低血栓风险。
除脑部外,心脏血栓还可能栓塞肺动脉、肠系膜动脉等部位。肺栓塞表现为突发胸痛、咯血,肠系膜动脉栓塞可出现剧烈腹痛。抗凝治疗是主要预防手段,必要时需行导管取栓术。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骤停。患者常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需立即心肺复苏。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可预防高危患者猝死,常用胺碘酮片、利多卡因注射液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慢性心律失常导致脑部长期供血不足,可能引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等认知问题。控制基础心率、改善脑循环有助于延缓进展,可配合尼莫地平片、丁苯酞软胶囊等脑保护药物。
心律失常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率变化,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加强原发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