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盘炎的检查
妇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妇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慢性骨盘炎的检查主要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液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慢性骨盘炎通常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痛、性交痛等症状,需结合多项检查明确诊断。

医生通过触诊检查骨盆区域是否存在压痛、肌肉紧张或关节活动受限。慢性骨盘炎患者可能出现骶髂关节压痛、骨盆挤压试验阳性等体征。体格检查可初步判断炎症范围和严重程度,为后续检查提供方向。
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检测。慢性骨盘炎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和血沉增快。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程度,排除感染性病因。
X线检查可观察骶髂关节间隙变化和骨质破坏;CT能更清晰显示关节面侵蚀和硬化;MRI对早期骨髓水肿和软组织炎症敏感。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慢性骨盘炎的重要依据,可明确病变范围和分期。

通过穿刺获取关节液进行理化分析和微生物培养。慢性骨盘炎的关节液通常呈炎性改变,但无菌生长。该检查可鉴别感染性关节炎,指导抗生素使用。
通过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慢性骨盘炎病理表现为滑膜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

慢性骨盘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良好姿势,避免久坐久站,适度进行骨盆稳定性训练如凯格尔运动。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有助于减轻炎症。急性发作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建议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影像学,监测病情进展。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