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警惕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内分泌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内分泌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及时识别并干预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糖尿病早期可能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疲劳、皮肤瘙痒等症状,这些信号提示血糖代谢异常。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和神经,早期干预可减少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若未及时控制血糖,可能进一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大血管病变。患者需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必要时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阶段属于糖尿病前期,通过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可能使血糖恢复正常。此阶段若忽视症状,胰岛功能将持续恶化。建议减少精制碳水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高血糖高渗状态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症可能由早期症状恶化导致,表现为严重脱水、意识模糊等。这类情况需要紧急医疗干预,如静脉补液联合胰岛素治疗。定期检测血糖能帮助发现异常波动,降低急性发作风险。

早期高血糖已可造成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逐渐损害胰腺β细胞功能。及时使用西格列汀片等DPP-4抑制剂或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保留残余胰岛功能。同时需关注血脂血压,避免多重代谢异常叠加损伤。
早期症状如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肢端麻木,可能影响日常活动能力。通过血糖控制联合甲钴胺胶囊等神经营养药物,可延缓症状进展。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减少住院需求,维持正常工作和社会功能。

建议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每日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保持低升糖指数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定期筛查眼底、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也有助于改善代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