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53379阅读
马保海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49186阅读
朱陵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59886阅读
迟翔宇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周丹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妇产科
高华 副主任医师
成都市第三医院 血液科
权威医生
刘青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87次播放
286次播放
309次播放
275次播放
健康资讯
生活问答
糖尿病人为什么空腹血糖值偏高?
2025-09-17
高血压并发症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应该如何护理心率异常患者?
运动能有效缓解高血压
戊肝igg阳性表明了什么
中暑导致发烧能喝藿香正气水吗
2025-08-30
早泄吃六味地黄丸有效果吗
2025-08-27
知柏地黄丸加减有什么功效
2025-07-19
治疗阳痿吃六味地黄丸有效果吗
2025-07-07
吃了知柏地黄丸拉肚子怎么回事
2025-07-06
宫颈癌筛查需结合年龄、性行为史等因素评估风险,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宫颈细胞学检查可发现异常细胞变化,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能识别高危型病毒感染,阴道镜检查可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确诊。
过早性行为、多性伴侣、吸烟、免疫功能低下者风险较高,35-44岁为高发年龄段,需加强筛查频率。
异常阴道出血、性交后出血、分泌物增多可能提示病变,但早期常无症状,定期筛查更重要。
接种HPV疫苗可预防70%以上宫颈癌,安全性行为、戒烟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建议21岁以上或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开始定期筛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和病理诊断。
无痛操作通常比有痛操作对身体的伤害更小。无痛操作主要通过麻醉或镇痛技术减轻疼痛感,而有痛操作可能因疼痛刺激导致应激反应加重身体负担。
有痛操作可能引发机体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生理变化,增加心血管系统负担。
有痛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因疼痛产生不自主肌肉收缩或躲避动作,增加操作难度和意外组织损伤风险。
疼痛体验可能造成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和术后恢复,而无痛操作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无痛操作后患者舒适度更高,能更快恢复正常活动,而有痛操作后的疼痛可能持续影响日常功能。
选择无痛或有痛方式需综合考虑具体医疗操作类型、患者身体状况及麻醉风险评估,建议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决定。
牙龈红肿可能由牙菌斑堆积、食物嵌塞、妊娠期龈炎、慢性牙周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清洁、局部用药、龈下刮治、牙周手术等方式治疗。
口腔清洁不足导致细菌堆积刺激牙龈,表现为刷牙出血。需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及氯己定含漱液清洁。
牙缝残留食物发酵引发炎症,伴随局部胀痛。建议使用冲牙器清除残渣,急性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含漱。
激素变化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牙龈呈鲜红色肿胀。孕妇需选用软毛牙刷,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聚维酮碘含漱液。
与牙槽骨吸收及免疫反应有关,可见牙周袋形成和口臭。需进行龈下刮治,重度者需翻瓣手术,常用药物包括甲硝唑片和米诺环素软膏。
日常避免过烫辛辣食物,每半年进行牙周检查,长期红肿伴牙齿松动应及时就诊。
小孩脊柱侧弯可通过姿势训练、核心肌群锻炼、柔韧性练习、支具辅助等方式改善。脊柱侧弯的矫正需要结合个体差异制定方案,建议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系统性训练。
家长需帮助孩子保持坐立时双肩平衡,使用高度合适的桌椅,避免单侧负重书包。可进行靠墙站立练习,每日重复进行数次。
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做平板支撑、仰卧抬腿等动作,每周锻炼数次以增强腰腹肌肉力量,注意单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
选择游泳、瑜伽等对称性运动,家长需监督孩子每日完成脊柱拉伸动作,如猫式伸展,改善脊柱两侧肌群张力不平衡。
对于侧弯角度较大的患儿,医生可能建议定制矫形支具,家长需确保孩子每日佩戴足够时长并定期复查调整。
日常需避免孩子久坐不动或单侧运动,建议每半年进行脊柱检查,若侧弯进展超过20度需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指征。
小儿运动性哮喘可能由遗传因素、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感染、过敏原暴露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避免剧烈运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治疗、免疫调节等方式缓解。
父母有哮喘病史的孩子患病概率较高,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肺功能检查,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布地奈德混悬液、孟鲁司特钠颗粒等药物控制症状。
冬季运动时寒冷空气诱发支气管痉挛,家长需为孩子佩戴口罩保暖,运动前热身15分钟,发作时可使用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缓解气道收缩。
病毒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持续存在,可能与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关,表现为运动后喘息伴咳嗽,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导致气道炎症,通常伴随鼻痒、眼痒等症状,建议家长进行过敏原检测,环境控制配合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治疗。
保持室内湿度50%左右,运动选择游泳等低强度项目,发作期间避免食用冰冷食物,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并及时记录发作情况。
肾结石无症状多数情况下无需立即治疗,但需定期监测。是否干预取决于结石大小、位置、肾功能状态以及并发症风险等因素。
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可能自行排出,建议每6-12个月通过超声或CT复查结石变化,同时增加饮水量促进排泄。
尿酸结石可遵医嘱使用枸橼酸钾碱化尿液,感染性结石需配合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别嘌呤醇、碳酸氢钠等。
大于10毫米的结石虽无症状,但存在梗阻风险时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该技术无需切口且恢复较快。
合并肾积水、反复感染或孤立肾患者,即使无症状也需手术处理,可选经皮肾镜取石或输尿管软镜术。
日常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进行尿液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新生儿大便有酸臭味可能与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乳糖酶、抗感染治疗、回避过敏原等方式改善。
母乳或配方奶喂养过量导致消化不良,大便呈酸臭伴奶瓣。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哺乳后竖抱拍嗝,无须用药。
肠道乳糖酶缺乏导致未消化乳糖发酵产酸,大便酸臭伴泡沫。家长需选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或补充乳糖酶,可遵医嘱使用乳糖酶制剂。
轮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发肠炎,酸臭便伴发热呕吐。需就医进行粪便检测,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益生菌制剂、口服补液盐等。
母乳中含过敏原或配方奶不适应,酸臭便伴湿疹血丝。家长需排查母亲饮食或更换深度水解奶粉,严重时需医生指导使用抗组胺药。
家长应记录排便次数与性状变化,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若伴随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可能由甲状腺发育不全、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母体因素、下丘脑-垂体异常等原因引起。
甲状腺组织缺失或发育不良导致激素分泌不足,可能与胚胎期甲状腺移行异常有关,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酶缺陷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表现为甲状腺肿大伴功能减退,需根据具体酶缺陷类型调整治疗方案。
妊娠期母体缺碘或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甲状腺发育,建议孕期规范监测甲状腺功能及合理补碘。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继发性甲减,需排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治疗需兼顾原发病因。
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该病,确诊后应立即开始规范治疗并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保持充足碘摄入。
结石多数情况下可通过B超检查发现,但检出率受结石成分、大小、位置及设备分辨率等因素影响。
尿酸结石等透光性结石在B超下显影较差,可能漏诊,需结合CT或尿路造影确认。
直径小于3毫米的微小结石可能因体积过小难以被B超捕捉,需提高探头频率或重复检查。
输尿管中段结石受肠道气体干扰易漏检,肾盂结石因位置固定检出率较高。
低分辨率超声设备对小结石敏感度不足,高频超声或三维超声可提升检出概率。
怀疑结石但B超未发现时,建议根据医生指导选择CT平扫或增强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胃癌筛查和诊断主要关注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和胃蛋白酶原比值,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胃癌风险,但确诊需结合胃镜和病理检查。
癌胚抗原是广谱肿瘤标志物,胃癌患者可能出现升高,但特异性较低,需排除结直肠癌等其他恶性肿瘤。
糖类抗原19-9在消化道肿瘤中常见升高,胃癌进展期可能出现明显异常,早期阳性率较低。
糖类抗原72-4对胃癌相对特异,尤其与胃印戒细胞癌相关,可用于疗效监测和复发评估。
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降低反映胃黏膜萎缩,是胃癌癌前病变的重要筛查指标,适用于高危人群初筛。
建议40岁以上胃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清学筛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完善胃镜检查,日常注意饮食规律并控制腌制食品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