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骨科 > 骨科学 > 多发性骨髓瘤
照顾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通过生活护理、疼痛管理、药物监督、心理支持等方式进行。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需综合干预以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患者居住环境清...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期限一般为3-10年,实际生存期受到疾病分期、治疗方案、并发症管理、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早期无症状患者可能生存超过10年,晚期伴多器官损...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需定期检测免疫球蛋白,主要项目包括IgG、IgA、IgM、IgD等类型,监测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
IgG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异常升高类型,其水平变...
骨髓中的浆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功能包括分泌抗体、维持免疫记忆、清除病原体和调节炎症反应。
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分化的终末细胞,可大量分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细菌...
骨髓瘤可能引起脊柱变形,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可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或溶骨性破坏。
骨髓瘤细胞异常增殖会激活破骨细胞,造成椎体骨质溶解,可能伴随持续性背痛、...
多发性骨髓瘤可选用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卡非佐米、达雷妥尤单抗等药物进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方案。
来那度胺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适用于...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属于血液系统肿瘤,主要特征为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可导致骨...
多发性骨髓瘤IgE型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属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亚型之一,主要表现为IgE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
IgE型多发性骨髓瘤占所有多发性骨髓瘤病例的...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可通过日常监测、疼痛管理、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方式进行。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护理需兼顾疾病治疗与生活质量提升。
定期检测血常规、肾功...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折可能由骨质破坏、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风险增加、肿瘤细胞浸润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药物控制、放射治疗、手术固定、支持治疗等方式干预。
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
首页上一页56789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头部斑秃可能由遗传因素、精神压力、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异常、局部感染等原因引起。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通常表现为头皮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脱发斑,边界清晰,皮肤光滑无炎症。
部分斑秃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父母或近亲属中存在斑秃病史的人群发病概率较高。这类患者毛囊对雄激素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日常应注意减轻精神压力,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状态下,可能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毛囊正常生长周期。精神压力大的患者常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可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甲状腺功能异常、产后激素水平变化等情况可能诱发斑秃。这类患者可能同时出现月经紊乱、体重波动等症状。建议检查甲状腺功能,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调节内分泌。
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毛囊,导致毛囊进入休止期。此类患者可能伴有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他克莫司软膏等免疫调节药物。
真菌感染如头癣、细菌感染如毛囊炎等可能破坏毛囊结构导致脱发。患者头皮可能出现红肿、脱屑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菌药物。
斑秃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摄入。可适当按摩头皮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过度拉扯头发。洗头时水温不宜过高,选择温和的洗发产品。若脱发面积持续扩大或长期不愈,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焦虑。
制冷剂冻伤可通过冲洗复温、药物止痛、创面处理、预防感染、手术清创等方法治疗。制冷剂冻伤通常由低温直接损伤皮肤组织、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伴随水疱、坏死等症状。
立即用40-42℃温水持续冲洗冻伤部位20-30分钟,避免揉搓或使用雪摩擦。水温过高可能加重损伤,复温过程中可能出现剧烈疼痛,需配合止痛措施。复温后保持患肢抬高,用无菌敷料松散包扎。
剧痛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或曲马多缓释片。非甾体抗炎药有助于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但需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深度冻伤可能需要更强效的镇痛药物,须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浅表冻伤可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出现水疱时保留疱皮完整,大水疱可在无菌条件下抽吸疱液。坏死组织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清创,避免自行处理导致继发感染。
严重冻伤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创面感染表现为红肿加剧、脓性分泌物或发热,此时需调整抗生素方案。破伤风免疫状态不明确者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深度冻伤导致组织坏死时需手术切除失活组织,必要时行植皮术或皮瓣移植。手术时机通常在伤后3-4周界限明确后进行,过早清创可能损伤存活组织。术后需长期康复治疗恢复功能。
冻伤后72小时内避免患处二次受冻,戒烟戒酒以改善微循环。恢复期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可适量食用鸡蛋、瘦肉及新鲜果蔬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进行温和的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肌腱粘连。定期随访评估创面愈合情况,深度冻伤患者需监测远期并发症如关节僵硬或感觉异常。冬季作业人员应穿戴专业防寒装备,接触制冷剂时使用隔热手套。
指甲两侧边缘发黑可能与外伤、真菌感染、黑色素沉积、甲下出血或某些系统性疾病有关。
指甲受到挤压或碰撞可能导致甲下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甲下出血。血液氧化后呈现黑色,通常伴随局部疼痛。轻微外伤可观察1-2周,待新指甲生长后自然消退。若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剧烈疼痛,需排除甲床损伤。
甲癣(灰指甲)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可能造成指甲增厚、变色或边缘发黑。常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可通过真菌镜检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环吡酮胺搽剂等抗真菌药物,严重者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长期接触染料、化学制剂或紫外线照射可能导致指甲边缘黑色素沉着。部分人群因遗传因素也容易出现甲板色素沉着。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但需定期观察变化,若黑斑扩大或形态不规则需警惕甲母质痣。
服用抗凝药物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时,轻微外力即可导致甲下出血。血液积聚在甲板与甲床之间形成黑褐色斑块。建议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调整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剂量,避免剧烈运动造成反复出血。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黑棘皮病等疾病可能引起全身性色素沉着,包括指甲边缘。此类情况多伴随皮肤黏膜色素加深、乏力等症状。需通过血液检测皮质醇水平,确诊后需补充氢化可的松片等激素治疗。
日常需避免指甲外伤,保持手足干燥清洁。真菌感染者应单独使用指甲剪,定期消毒鞋袜。出现黑斑扩散、甲板变形或伴随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诊皮肤科或内分泌科。40岁以上人群新发指甲黑线需排除甲黑色素瘤,建议尽早就医完善皮肤镜或病理检查。
掌跖脓疱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手掌和足底反复出现无菌性脓疱、红斑及鳞屑。该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刺激、吸烟或金属过敏等因素有关,通常需通过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明确诊断。治疗需结合局部用药、光疗及系统药物综合干预。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与HLA-B27等基因位点相关。此类患者可能伴随关节症状,需警惕银屑病关节炎。日常护理应避免皮肤摩擦,可遵医嘱使用卡泊三醇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等局部免疫调节剂,严重时需联合阿维A胶囊调节免疫。
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过度激活是核心机制,常导致掌跖部位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患者可能出现甲板点状凹陷或增厚。生物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可针对性抑制IL-17A,配合窄谱UVB光疗能改善脓疱发作频率。
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表现为脓疱周围红肿热痛。需进行细菌培养筛查,确诊后短期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感染,同时避免接触洗涤剂等化学刺激物。合并真菌感染时可联用硝酸咪康唑乳膏。
尼古丁会激活皮肤胆碱能受体加剧炎症,吸烟者复发概率显著增高。患者应严格戒烟,并减少咖啡因摄入。急性期可外用卤米松乳膏缓解渗出,配合口服环孢素软胶囊调节T细胞功能,但需监测肝肾毒性。
牙科金属修复体或首饰中的镍、钴等可能诱发超敏反应。建议进行斑贴试验筛查过敏原,移除可疑金属后症状多可缓解。顽固性病例可采用甲氨蝶呤片系统治疗,需同步补充叶酸片减轻副作用。
患者需保持掌跖部位清洁干燥,穿着透气的棉质鞋袜,避免搔抓或自行挑破脓疱。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摄入。定期复诊评估病情进展,长期使用激素类外用药时需逐步减量以防反跳。合并关节疼痛或全身症状时应及时转诊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