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肩袖损伤(回旋肌套损伤)

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概述

肩袖(rotatorcuff)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的肌腱在肱骨头前、上、后方形成的袖套样肌样结构。Clark等认为,肩袖肌群在近肱骨大结节止点处融合为一。喙肱韧带在冈上肌、冈下肌之间的深浅两面使肩袖的联结得到加强。
  • 发病部位在哪里?上肢
  • 应该挂什么科?骨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肩关节痛、肩痛、肩不举、关节挛缩、疼痛弧征、肩关节活动受限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X线平片、CT、关节镜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青壮年、运动员、体力劳动者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韩世杰

Q: 肩袖损伤如何预防

A:

肩袖损伤可通过加强肩部肌肉锻炼、避免过度使用肩关节、纠正不良姿势、运动前充分热身等方式预防。

1、肌肉锻炼:

定期进行肩袖肌群强化训练,如弹力带外旋练习、哑铃侧平举等,增强肩关节稳定性。

2、避免过劳:

减少重复性上肢高举动作,搬运重物时注意分担负荷,中老年人应控制打羽毛球等挥拍运动频率。

3、姿势矫正:

保持坐立时双肩放松下沉,避免长期含胸驼背,睡眠时枕头高度需与肩部厚度匹配。

4、热身准备:

运动前进行5-10分钟肩关节环绕、扩胸等动态拉伸,游泳前可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日常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钙质,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肩关节灵活性,出现持续肩痛应及时就医评估。

孙淑建

Q: 肩袖损伤如何处理

A:

肩袖损伤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肩袖损伤通常由外伤、慢性劳损、退行性变、钙化性肌腱炎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停止肩部活动,用三角巾悬吊固定患肢,避免提重物或过度外展动作,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2、物理治疗

疼痛缓解后可采用超声波、冲击波等理疗促进组织修复,配合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粘连,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保护软骨,或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控制炎症。

4、手术治疗

完全断裂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术后需佩戴支具并严格遵循康复计划,可能与创伤、长期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常伴夜间痛和抬臂受限。

恢复期间避免受凉及剧烈运动,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有助于肌腱修复,三个月内禁止提拉重物。

陈江

Q: 肩袖损伤康复训练怎么做

A:

肩袖损伤康复训练可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强化训练、姿势调整训练、功能性训练等方式逐步恢复。康复需遵循从被动到主动、从低强度到高强度的原则。

1、关节活动度训练

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如钟摆运动、滑轮牵拉,避免粘连。疼痛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主动辅助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肩关节前屈外展练习。

2、肌力强化训练

重点强化冈上肌、肩胛下肌等肩袖肌群,初期采用等长收缩训练,后期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可使用哑铃进行空罐练习、侧卧外旋等针对性训练。

3、姿势调整训练

纠正圆肩驼背等不良体态,通过胸椎伸展、肩胛骨稳定性练习改善力学结构。日常注意保持肩胛骨下沉后缩的中立位姿势。

4、功能性训练

恢复后期模拟日常生活动作,如抬手取物、推拉动作等。可结合瑞士球训练增强肩关节动态稳定性,逐步回归运动功能。

康复期间应避免过度负重及突然发力动作,训练强度以不引发明显疼痛为度。建议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配合冷敷缓解训练后炎症反应。

郑庆祥

Q: 肩袖损伤的症状

A:

肩袖损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无力感和夜间痛,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和终末期。

1、早期表现

早期多为肩关节前外侧隐痛或钝痛,抬臂过肩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常被误认为肩周炎。

2、进展期

疼痛向颈部和上臂放射,出现明显的主动活动受限,如梳头、穿衣困难,被动活动范围仍接近正常。

3、无力感

根据损伤肌腱不同表现为特定动作无力,冈上肌损伤时外展无力,肩胛下肌损伤时内旋困难,可能伴随肌肉萎缩。

4、终末期

夜间痛明显影响睡眠,关节活动度显著下降,可能出现关节僵硬,长期未治疗者可发展为冻结肩。

建议避免提重物及过度上肢运动,急性期可冰敷缓解疼痛,若症状持续需及时至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