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儿骨折的愈合过程是怎么样的

| 1人回答 | 8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骨折的愈合过程是怎么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骨折愈合过程通常分为血肿形成期、纤维性骨痂期、骨性骨痂期和重塑期四个阶段,愈合时间受年龄、骨折类型、营养状况和固定方式等因素影响。

1、血肿形成期

骨折后局部血管破裂形成血肿,血肿内纤维蛋白网络为后续修复提供支架,此阶段持续3-5天,需保持患肢制动。

2、纤维性骨痂期

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长入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连接断端,X线可见模糊絮状影,该过程约需2-3周,家长需避免过早负重。

3、骨性骨痂期

软骨细胞逐渐被骨母细胞替代形成编织骨,4-8周后X线显示连续骨痂,此时可逐步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

4、重塑期

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协同改造骨结构,恢复原有生物力学特性,儿童重塑能力较强,完全恢复通常需要3-12个月。

建议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定期复查X线观察对位情况,避免剧烈运动至骨痂完全成熟,发现异常肿胀或疼痛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胎儿头朝下胎动在哪里

胎儿头朝下时胎动多出现在上腹部及两侧肋缘下,主要与胎儿肢体活动范围、子宫空间分布、孕妇腹壁厚度、胎位稳定性等因素有关。

1、肢体活动范围

胎儿头部固定于骨盆后,下肢活动幅度增大,脚部踢打动作易传导至母体胃部及肋弓下方区域。

2、子宫空间分布

子宫底部空间相对宽敞,胎儿背部常贴近母体脊柱侧,肢体自然朝向母体腹前壁活动。

3、腹壁厚度

上腹部腹肌较薄弱,对胎动感知更敏感,瘦型孕妇可能在下胸部即感受到明显胎动。

4、胎位稳定性

初产妇骨盆未扩张时,胎头入盆较深,肢体活动更集中于宫底;经产妇可能因胎头浮动出现胎动位置下移。

建议孕妇采用左侧卧位观察胎动规律,若胎动位置突然变化或强度异常应及时进行胎心监护。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