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总蛋白偏低吃什么食物

|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总蛋白偏低吃什么食物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总蛋白偏低可以适量吃鸡蛋、牛奶、鱼肉、大豆、瘦牛肉等食物,有助于补充蛋白质。总蛋白偏低可能与营养不良、消化吸收障碍、肝脏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病因调整饮食。

1、鸡蛋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每100克约含13克蛋白质,生物利用率高。蛋黄中的卵磷脂有助于脂蛋白合成,适合总蛋白偏低人群。建议选择水煮或蒸蛋,避免高温煎炸破坏营养。对鸡蛋过敏者需禁用。

2、牛奶

牛奶含有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每100毫升提供3克蛋白质,同时补充钙质促进吸收。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低乳糖牛奶或酸奶。每日建议摄入300-500毫升,过量可能加重胃肠负担。

3、鱼肉

三文鱼、鳕鱼等深海鱼富含易消化的动物蛋白,每100克含20克以上蛋白质。其中的omega-3脂肪酸可改善肝脏蛋白合成功能。清蒸或炖煮能最大限度保留营养,避免腌制鱼类。

4、大豆

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含植物蛋白,每100克豆腐约含8克蛋白质。大豆蛋白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适合素食者补充。发酵豆制品如纳豆更易吸收,但痛风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5、瘦牛肉

瘦牛肉蛋白质含量达20-26克/100克,富含血红素铁和锌,有助于改善贫血相关的蛋白合成障碍。建议选择里脊部位,采用炖煮或涮食方式,避免烧烤产生致癌物。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应限量。

总蛋白偏低人群需保证每日1.2-1.5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摄入,分3-4餐均匀补充。同时增加维生素B6、B12及叶酸的摄入,如全谷物、绿叶蔬菜等促进蛋白质代谢。避免饮酒及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合并肾脏疾病者需在营养师指导下控制蛋白摄入量。定期监测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病因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皮肤性紫癜怎么治疗

皮肤性紫癜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方式治疗。皮肤性紫癜可能与感染、药物过敏、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疼痛、腹痛等症状。 1、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可缓解皮肤瘙痒和红肿。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通常每日口服一次,剂量根据患者年龄和体重调整。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甲泼尼龙片等,用于控制炎症和免疫反应。这类药物可口服或静脉注射,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短期使用可有效缓解症状。 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用于治疗顽固性皮肤性紫癜。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减少紫癜复发,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4、感染控制:感染是皮肤性紫癜的常见诱因,需及时治疗感染源。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等。 5、药物过敏排查:药物过敏可能引发皮肤性紫癜,需停用可疑药物并进行过敏原检测。常见致敏药物包括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过敏原检测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进行。 皮肤性紫癜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免疫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感染。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