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尿毒症患者可能有尿也可能无尿,具体取决于肾功能损害程度。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表现,主要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进展导致。
早期尿毒症患者通常仍有排尿功能,但尿液浓缩能力下降,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此时肾脏尚能产生尿液,但无法有效清除代谢废物,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明显升高。部分患者因肾小管功能受损,可能出现多尿现象,每日尿量甚至超过2500毫升,但尿液质量差,含有大量未被重吸收的水分和电解质。
随着病情进展至终末期,多数患者会出现少尿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100毫升。这是由于肾单位大面积硬化坏死,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分钟,肾脏基本丧失排泄功能。此时体内水分和毒素主要依赖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替代清除,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肾性水肿、高钾血症等并发症。
建议尿毒症患者定期监测24小时尿量变化,严格控制每日水分摄入量,避免高钾、高磷食物。出现尿量骤减或下肢浮肿时应及时就医调整透析方案,必要时考虑肾移植评估。维持性透析期间仍需记录尿量,残余肾功能保护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