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用手指掏耳朵可能引发外耳道损伤、感染、耳垢栓塞等问题,不建议自行操作。
手指掏耳朵容易划伤外耳道皮肤,外耳道皮肤较薄且敏感,轻微摩擦可能导致破损。外耳道损伤后会出现疼痛、出血等症状,破损的皮肤屏障会增加细菌感染风险。外耳道感染可能表现为局部疼痛加剧、分泌物增多、听力下降等,严重时可能扩散至中耳。
手指携带细菌和真菌,直接接触耳道可能引发外耳道炎。外耳道炎常见症状包括瘙痒、疼痛、耳道肿胀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黄色分泌物。反复掏耳可能破坏耳道自洁功能,导致耳垢堆积形成栓塞。耳垢栓塞会造成耳闷、耳鸣、听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压迫鼓膜。
日常应避免用手指或其他异物掏耳朵,耳垢具有保护耳道的作用,多数情况下会自行排出。若出现耳垢过多或听力下降,建议到耳鼻喉科就诊,由专业医生使用专用工具清理。保持耳道干燥清洁,洗澡时可使用耳塞防止进水,避免频繁掏耳造成损伤。
检查耳石症可以挂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由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头部外伤、内耳缺血、骨质疏松等,典型表现为头位变动时突发眩晕、恶心呕吐。
1、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是耳石症的首选科室,医生可通过变位试验(如Dix-Hallpike试验)确诊。耳石复位治疗是主要手段,常用手法包括Epley复位法、Semont复位法。若伴随听力下降或耳鸣,需排除梅尼埃病,可能用到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内耳循环。严重反复发作者可能建议前庭康复训练。
2、神经内科
当眩晕伴随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时需排除中枢性眩晕,此时应挂神经内科。医生会通过头颅MRI鉴别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等疾病。若确诊为耳石症,神经内科同样可进行复位治疗,并可能开具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控制眩晕发作。合并焦虑者可能配合使用阿普唑仑片缓解症状。
日常应避免快速转头动作,睡眠时垫高头部。复位后48小时内保持头部直立,防止耳石再次脱落。眩晕发作期建议有人陪同,防止跌倒受伤。饮食注意低盐低脂,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预防复发。若复位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听力异常,需及时复诊排除其他内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