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胆囊结石患者一般可以做ERCP,但需根据结石位置、胆管状况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ERCP主要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若胆囊结石未引起胆管梗阻或胰腺炎,可能需优先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位于胆囊内时,ERCP通常不作为首选治疗方式。ERCP通过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管,适合处理胆总管结石或合并胆管炎的情况。若胆囊结石未脱落至胆总管,直接行ERCP无法清除胆囊内病灶,此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更彻底解决问题。对于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医生可能建议先观察或采用药物溶石治疗,如熊去氧胆酸胶囊等。
当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或梗阻性黄疸时,ERCP成为关键治疗手段。结石从胆囊脱落至胆总管可能引发胆管炎、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此时ERCP能通过取石网篮或球囊取出结石,放置鼻胆管引流或支架解除梗阻。对于高龄、基础疾病多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ERCP可作为姑息性治疗选择。操作前需完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评估解剖结构,术后需监测淀粉酶水平预防胰腺炎。
胆囊结石患者日常需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诱发胆绞痛。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结石变化,若出现发热、黄疸、持续性腹痛需立即就医。ERCP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黑便、呕血等出血征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合并糖尿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需提前告知医生,以调整治疗方案。
阑尾里有粪石通常表现为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和腹胀等症状。粪石堵塞阑尾可能导致阑尾炎,需及时就医处理。
1、右下腹疼痛
疼痛多始于脐周或上腹部,逐渐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按压时疼痛加剧。粪石堵塞阑尾管腔后,局部炎症刺激腹膜,引发典型转移性腹痛。患者可能因疼痛无法直立行走,需蜷缩身体缓解。若疼痛突然减轻但伴随全腹压痛,需警惕阑尾穿孔风险。
2、恶心呕吐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反射性胃肠道反应,早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粪石导致阑尾内压升高,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发呕吐。随着病情进展,呕吐可能加重并出现胆汁样物。儿童患者呕吐症状往往比成人更显著,家长需注意观察呕吐频率和内容物性状。
3、发热
体温通常升高至37.5-38.5℃,提示机体出现炎症反应。粪石嵌顿引发细菌繁殖时,可能快速出现高热伴寒战。老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低热,但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明显。测量肛温比腋温更能准确反映实际体温变化。
4、食欲减退
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厌食,甚至拒绝饮水。粪石刺激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液分泌减少。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奶、哭闹不安。该症状往往早于腹痛出现,是阑尾炎早期的重要预警信号。
5、腹胀
因肠蠕动减弱和炎症渗出导致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粪石梗阻严重时可能引发肠麻痹,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患者常自觉腹部紧绷感,平卧时症状加重。需与肠梗阻鉴别,后者呕吐后腹胀多不缓解。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即禁食并卧床休息,避免按压腹部。可尝试左侧卧位减轻疼痛,但禁止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建议选择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避免高纤维食物刺激肠道。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或手术,术后早期需进行床上翻身等适应性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