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伊立替康导致腹泻的机制主要与胆碱能反应、肠道黏膜损伤、肠道菌群失调、UGT1A1酶活性降低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止泻药物、黏膜保护剂、益生菌调节、基因检测指导用药等方式防治。
1、胆碱能反应:伊立替康代谢产物SN-38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引发腹痛、水样便等胆碱能亢进症状。治疗可选用阿托品等抗胆碱药,配合洛哌丁胺减少肠蠕动。
2、黏膜损伤:药物直接破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导致炎症因子释放。蒙脱石散可吸附毒素,谷氨酰胺制剂有助于黏膜修复,严重时需暂停化疗。
3、菌群失衡:肠道微生物稳态破坏加重腹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益生菌可调节菌群。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影响疗效。
4、UGT1A1缺陷:UGT1A1*28基因突变者代谢SN-38能力下降,易发生迟发性腹泻。用药前建议检测基因型,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换用雷替曲塞等替代方案。
治疗期间需记录排便频率与性状,避免高脂高纤维饮食,出现血便或脱水时应立即就医。预防性使用止泻药可降低3-4级腹泻发生率。
若宝宝出现大便干硬的情况,可以适量吃西梅泥、火龙果、梨、菠菜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并选择合适的药物。
一、食物西梅泥富含膳食纤维和山梨醇,能促进肠道蠕动。火龙果含籽粒和果胶,有助于软化大便。梨水分充足且含果糖,可缓解便秘。菠菜煮熟后切碎,提供膳食纤维和矿物质。
二、药物乳果糖口服溶液通过渗透作用软化大便。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家长需注意药物需严格按医嘱服用。
家长可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适当增加饮水量,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