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胃腺体增生不一定是癌症,多数属于良性病变,可能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药物刺激、遗传因素等有关。
1、慢性胃炎长期胃黏膜炎症刺激可导致腺体增生,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可通过胃镜检查确诊,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使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瑞巴派特。
2、幽门螺杆菌感染该细菌感染会持续损伤胃黏膜,引发腺体代偿性增生,常伴随口臭、腹胀,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治疗采用四联疗法包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质子泵抑制剂。
3、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可能诱发增生,症状包括胃部灼热感,建议调整用药方案并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替普瑞酮、吉法酯。
4、癌前病变少数情况下伴随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时癌变风险增加,需定期胃镜监测,必要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外科手术干预。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发现异常增生及时病理活检明确性质。
胃肠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主要有消化不良、腹部隐痛、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这些症状易被忽视,但持续存在时需高度警惕。
1、消化不良:早期可能出现餐后饱胀、反酸或食欲减退,与普通胃炎症状相似,但持续时间较长且逐渐加重。
2、腹部隐痛: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脐周,呈间歇性钝痛,进食后可能加重,服用常规胃药缓解不明显。
3、排便习惯改变:包括腹泻便秘交替、粪便变细或带有黏液,结肠癌可能出现里急后重感,胃癌可能导致黑便。
4、体重下降:无明显诱因的体重减轻,可能伴随贫血、乏力,是肿瘤消耗性生长的典型表现。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出现上述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及时就诊,日常注意减少腌制食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