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儿童脚扭伤肿了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处理、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脚扭伤通常由运动损伤、意外跌倒、关节稳定性差、韧带拉伤、骨骼发育未完善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脚扭伤后需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患肢负重。儿童活泼好动,家长需监督其保持坐卧姿势,必要时使用拐杖辅助行走。持续活动可能加重韧带损伤或导致肿胀加剧,制动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2、冷敷处理
扭伤后48小时内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内出血,缓解肿胀和疼痛。家长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禁止直接将冰块接触儿童皮肤。
3、加压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从足趾向小腿方向缠绕,施加均匀压力以减少肿胀。包扎不宜过紧,需保持足趾血液循环正常。夜间睡眠时可解除包扎,若出现皮肤发紫、麻木需立即松解。儿童皮肤娇嫩,家长应每日检查包扎部位。
4、抬高患肢
平躺时将受伤脚踝垫高至超过胸部水平,利用重力促进淋巴回流。坐姿时可把脚放在矮凳上,每天累计抬高3-4小时。该方法能有效减轻肿胀,建议家长在儿童看电视或阅读时协助保持体位。
5、药物治疗
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儿童适用药物。外用药可选择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抹肿胀处。禁止自行使用成人药物,家长需严格按说明书剂量给药,若48小时后仍肿胀需就医排除骨折。
儿童脚扭伤后2-3天内避免热敷或按摩,饮食可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修复,如鸡蛋、西蓝花等。恢复期建议穿高帮鞋保护踝关节,逐步进行勾脚尖等康复训练。若肿胀持续超过72小时、无法承重或出现畸形,家长须及时带儿童至骨科就诊,必要时进行X线检查。
小儿疱疹性口炎用药后一般3-7天症状可逐渐好转,具体恢复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用药依从性及个体差异有关。
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散在或簇集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伴疼痛。轻症患儿在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颗粒、喷昔洛韦乳膏后,通常3-5天疱疹开始结痂,疼痛减轻。中重度患儿若合并发热或继发细菌感染,需联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5-7天。治疗期间需注意口腔清洁,使用康复新液含漱可促进黏膜修复。部分患儿因免疫较弱或未及时用药,可能出现症状反复,需复诊调整方案。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进食情况,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保持患儿手部卫生以防抓挠溃疡面,同时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若用药超过7天仍无改善或出现高热、拒食等表现,应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静脉用药或其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