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保健

往来寒热是什么样的疾病

|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往来寒热是什么样的疾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往来寒热通常是中医对疟疾、少阳病等疾病的症状描述,主要表现为忽冷忽热的体温波动。这类症状可能与疟原虫感染、伤寒、肝胆疾病、更年期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1. 疟疾

疟疾由疟原虫感染引起,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患者会周期性出现寒战、高热、大汗等症状,体温在数小时内从低温骤升至39摄氏度以上,随后又迅速下降。疟疾需通过血涂片检查确诊,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磷酸氯喹等抗疟药,同时需配合防蚊隔离措施。

2. 少阳病

少阳病属于中医六经病证之一,病位在半表半里,常见于感冒或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中。典型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中医治疗以和解少阳为原则,可选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方剂,针灸常取足少阳胆经穴位。

3. 伤寒

伤寒沙门菌感染导致的伤寒病,早期可能出现畏寒发热交替症状,伴随头痛、乏力、玫瑰疹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等特征。确诊需依靠血培养或肥达试验,治疗首选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4. 肝胆疾病

胆道感染、肝脓肿等肝胆系统疾病可能引起寒战高热交替发作,尤其在胆管梗阻时更明显。这类患者多伴有右上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需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包括抗生素应用和必要时的手术引流。

5. 自主神经紊乱

更年期女性或长期精神紧张者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无规律的畏寒潮热,但体温测量多在正常范围。这种情况通常与激素水平波动或心理因素有关,可通过调节生活方式、中医调理或激素替代治疗改善症状。

出现往来寒热症状时应注意记录体温变化规律,观察是否伴随其他不适。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受凉或过度保暖。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补充水分。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意识改变、严重头痛、皮疹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就医。中医调理可配合按压合谷、大椎等穴位,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彩超消化系肝功能异常严重吗

彩超显示消化系肝功能异常需根据具体指标判断严重程度,轻者可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重者需及时就医治疗。肝功能异常常见原因包括肝炎、脂肪肝、药物损伤等,需针对性处理。肝炎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脂肪肝患者需控制体重,减少高脂饮食,增加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药物损伤者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保肝药物如水飞蓟素、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胡萝卜、蓝莓,避免酒精和高糖食物。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监测病情变化。对于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或指标持续升高,需进一步检查如肝脏穿刺活检,排除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肝功能异常的治疗需结合病因、症状和检查结果,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避免并发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有助于肝脏健康。肝功能异常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稳定。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