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后可通过洗手消毒、衣物消毒、观察症状、避免密切接触等方式预防。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1、洗手消毒接触患儿后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特别是指缝和指甲周围,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辅助消毒。
2、衣物消毒接触患儿后及时更换衣物,用60℃以上热水浸泡洗涤,玩具等物品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3、观察症状家长需密切观察7-10天,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潜伏期通常3-7天。
4、避免接触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应避免与患儿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减少拥抱等密切接触行为。
保持室内通风,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若出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到儿科或感染科就诊。
满月宝宝便秘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补充水分、使用益生菌等方式缓解。便秘通常由喂养不当、肠道功能未完善、水分不足、肠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母亲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奶粉喂养需按比例冲调。家长需观察宝宝排便规律,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
2、腹部按摩家长需以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宝宝腹部,促进肠蠕动。按摩应在喂奶后1小时进行,每次5-1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
3、补充水分两餐之间可喂少量温开水,母乳喂养宝宝无须额外补水。家长需注意宝宝尿量,尿色发黄提示需增加水分摄入。
4、使用益生菌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家长需注意冲调水温不超过40度。
若便秘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哭闹拒食,家长需及时带宝宝就诊儿科。日常可让宝宝多趴卧活动,促进胃肠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