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17岁药物性肝炎可通过停用可疑药物、保肝治疗、定期监测、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药物性肝炎通常由药物毒性、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停用可疑药物:立即停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家长需协助记录近期用药史并告知医生,避免自行调整药物。
2、保肝治疗:遵医嘱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制剂等保肝药物,可能与药物代谢异常有关,常伴随乏力、黄疸等症状。
3、定期监测:家长需定期带孩子复查肝功能、超声等检查,评估肝脏恢复情况,严重时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4、营养支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高脂饮食,保证充足休息,促进肝细胞修复。
建议家长严格监督用药安全,避免使用不明成分药物,出现皮肤黄染或食欲减退应及时就医。
3天没有大便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适当运动、使用缓泻药物等方式改善。排便困难通常由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不足、缺乏运动、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增加膳食纤维:饮食中缺乏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会导致粪便干硬。建议每日摄入菠菜、燕麦、苹果等,帮助刺激肠道蠕动。
2、多饮水:体内水分不足会使结肠过度吸收粪便水分。每日保持1500毫升以上饮水量,可饮用温开水或淡蜂蜜水软化粪便。
3、适当运动:久坐不动会减弱肠道蠕动功能。建议进行快走、腹部按摩等轻度活动,促进结肠内容物移动。
4、使用缓泻药物:顽固性便秘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腹胀、排便费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比沙可啶肠溶片等药物。
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仍无改善,或伴随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过度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