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骨折后期恢复训练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骨折后期恢复训练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颜克强
颜克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骨折后期恢复训练可通过功能锻炼、物理治疗、营养补充、心理调节、定期复查等方式促进康复。骨折后期通常由骨痂形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血液循环不良、心理压力等原因引起。
1、功能锻炼:骨折后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肌肉收缩、渐进性负重训练等,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二次损伤。锻炼应循序渐进,根据骨折部位和愈合情况调整强度。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常用方法包括热敷、超声波、电刺激、磁疗等。物理治疗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操作影响恢复效果。
3、营养补充:骨折后期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骨痂形成和肌肉修复。建议增加蛋白质、钙质、维生素D的摄入,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保持均衡营养摄入。
4、心理调节:骨折后期患者可能因恢复缓慢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通过放松训练、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康复。
5、定期复查:骨折后期需定期进行X光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计划,确保骨折完全愈合。如有异常症状如持续疼痛、肿胀等,应及时就医。
骨折后期恢复训练应结合饮食、运动、护理等多方面进行。饮食上增加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等,避免高糖高脂饮食。运动方面根据骨折部位和愈合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护理上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二次损伤,保持良好心态,定期复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踝关节骨折创伤性关节炎怎么办?

踝关节骨折创伤性关节炎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关节腔注射、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踝关节骨折创伤性关节炎通常由骨折愈合不良、关节面损伤、炎症反应、软骨退变、长期负重等因素引起。

1、物理治疗

踝关节骨折创伤性关节炎早期可采用热敷或冷敷缓解疼痛肿胀。超短波治疗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脉冲电磁场治疗能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延缓关节退变。治疗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穿戴护踝保护关节稳定性。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重复进行,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可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有助于促进软骨基质合成,延缓关节退化。严重疼痛时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片镇痛。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可配合使用阿仑膦酸钠片改善骨代谢。

3、关节腔注射

对于顽固性疼痛可考虑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润滑关节。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能有效控制滑膜炎症,缓解关节肿胀。注射治疗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注射后保持关节制动24小时。每年注射次数不宜超过3-4次,需监测血糖变化等不良反应。注射治疗间隔期间应配合康复锻炼维持关节活动度。

4、手术治疗

严重关节畸形患者可能需要踝关节融合术稳定关节结构。年轻患者可考虑踝关节置换术保留部分关节功能。术前需完善CT三维重建评估关节损伤程度。术后需石膏固定6-8周,逐步开始负重训练。手术风险包括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5、康复训练

急性期过后应进行踝泵运动预防关节僵硬。肌力训练重点加强胫骨前肌和腓骨长短肌力量。平衡训练使用平衡垫改善本体感觉和关节稳定性。水中行走训练可减轻关节负重,提高活动耐受度。康复计划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二次损伤。

踝关节骨折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日常应注意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行走时使用手杖分担压力。选择鞋底柔软有缓冲功能的运动鞋,避免穿高跟鞋。饮食中适当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深海鱼类等。康复期间定期复查X线片监测关节变化,出现疼痛加重或关节畸形应及时就诊。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