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及免疫复合物沉积,严重者可出现新月体形成。
1、内皮细胞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导致毛细血管腔狭窄,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临床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
2、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基底膜因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增厚,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基底膜不规则增厚改变。
3、炎性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释放炎症介质加重组织损伤,患者可出现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4、新月体形成严重病例中 Bowman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结构,压迫肾小球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需及时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患者应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限制水分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指标,出现少尿或无尿症状需立即就医。
异丙肾上腺素主要通过激动β受体发挥升压作用,临床用于休克抢救和心脏骤停复苏,其血压调节机制涉及外周血管收缩、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等环节。
1、药理作用异丙肾上腺素作为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同时激活β1和β2受体,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加快心率提升心输出量,同时扩张骨骼肌血管。
2、血压变化用药初期因β2受体介导的血管扩张可能引起舒张压下降,随后因心输出量显著增加导致收缩压上升,平均动脉压呈现先降后升的双相变化。
3、临床应用适用于心源性休克、尖端扭转型室速等紧急情况,需持续心电监护避免室性心律失常,禁用于冠心病患者以免诱发心肌缺血。
4、注意事项使用中需严格监测血压、心率变化,警惕心悸和心绞痛等不良反应,与洋地黄类药物联用可能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该药物属于处方急救药品,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患者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胸闷或头晕症状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