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呼吸衰竭的征兆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意识模糊、心率增快和四肢无力。呼吸衰竭是由于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的病理状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需及时识别并就医干预。
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患者常感觉呼吸费力或空气不足。轻度时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会出现呼吸急促。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基础疾病有关,伴随咳嗽、咳痰等症状。需通过氧疗改善通气,必要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
口唇及甲床发绀提示血氧饱和度降低,是低氧血症的典型表现。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常见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可能伴随胸闷、咯血。需立即吸氧并监测血气分析,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片减轻炎症反应。
严重缺氧会导致脑功能障碍,表现为嗜睡、烦躁或昏迷。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肺性脑病,出现头痛、定向力障碍等症状。多见于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需紧急机械通气,可联合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注射液。
机体代偿性通过加快心率来改善氧供,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心动过速。长期缺氧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出现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需控制原发病,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
呼吸肌疲劳会导致呼吸浅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患者可能出现上肢支撑呼吸、说话断续等症状。与重症肌无力、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相关,需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补充电解质如氯化钾缓释片。
出现呼吸衰竭征兆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半卧位,家中可备便携式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等刺激因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需长期家庭氧疗,每日吸氧时间建议超过15小时。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蒸蛋等,少量多餐减轻膈肌压迫。建议定期复查肺功能,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呼吸衰竭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包括氧疗、病因治疗、呼吸支持及并发症防治。
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毫米汞柱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毫米汞柱。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等。胸部X线或CT检查有助于明确肺部原发病变,肺功能检查可评估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根据缺氧类型选择氧疗方式,Ⅰ型呼吸衰竭可给予高浓度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Ⅱ型呼吸衰竭需控制性低流量吸氧,目标血氧饱和度88%-92%。氧疗装置可选择鼻导管、文丘里面罩或无创呼吸机,需持续监测血气变化。
针对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抗感染治疗;重症肺炎需根据病原学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肺栓塞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
无创正压通气适用于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可选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模式。有创机械通气用于严重呼吸衰竭或意识障碍患者,需根据血气调整呼吸机参数。体外膜肺氧合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低氧血症。
需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用于痰液引流,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预防应激性溃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治疗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尤为重要。
呼吸衰竭患者应戒烟并避免呼吸道感染,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可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家庭氧疗需规范使用制氧设备,定期复查血气分析。急性加重时需立即就医,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停用药物或更改氧疗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