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阑尾炎确诊通常需要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评估,常用检查方法有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腹部超声、腹部CT等。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麦氏点压痛、反跳痛等体征初步判断,阑尾炎患者常出现右下腹固定压痛,可能伴有肌紧张和腹膜刺激征。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上升,这些结果支持细菌感染判断。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观察阑尾肿胀、周围渗出等情况,腹部CT能清晰显示阑尾形态、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及并发症表现,诊断准确率较高。
4、临床评估根据病史、症状演变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结合阳性检查结果可确诊,必要时需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鉴别。
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自行服用止痛药,确诊后需遵医嘱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方案。
阑尾增粗通常指阑尾直径异常增大,可能由阑尾炎、粪石梗阻、淋巴组织增生或肿瘤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影像学与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1. 阑尾炎细菌感染导致阑尾壁充血水肿,表现为右下腹痛、发热,可通过血常规和超声诊断,治疗需静脉抗生素或阑尾切除术,药物可选头孢曲松、甲硝唑、左氧氟沙星。
2. 粪石梗阻粪便硬块阻塞阑尾腔引发管腔扩张,伴随阵发性脐周痛转移至右下腹,CT检查可确诊,建议手术切除,急性期可短期使用解痉药如山莨菪碱。
3. 淋巴增生儿童常见因病毒感染致淋巴滤泡增生,表现为轻度压痛和低热,超声显示均匀增粗,多数保守治疗观察,必要时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4. 肿瘤性病变罕见阑尾类癌或腺癌导致局部增厚,可能无症状或伴肠梗阻,需病理活检确诊,治疗以右半结肠切除术为主,配合卡培他滨等化疗药物。
发现阑尾增粗应避免剧烈运动,暂时禁食并尽早就医,术后恢复期需高蛋白低纤维饮食促进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