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可通过接种疫苗、保持手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加强环境消毒等方式实现。该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
1、接种疫苗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建议家长在儿童6月龄至5岁期间完成接种程序,基础免疫需接种2剂次。
2、保持手卫生家长需教会孩子用肥皂流水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照顾儿童的成人接触孩子前也应严格洗手。
3、避免接触流行季节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不与患病儿童共用玩具餐具,发现幼儿园有病例时建议暂时居家隔离观察。
4、环境消毒对儿童常接触的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餐具煮沸消毒,衣物被褥阳光暴晒。
流行期间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托幼机构发现病例需及时报告疾控部门。
小孩发烧四肢发凉可能与体温调节失衡、末梢循环不良、感染性发热、脱水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体液、药物退热、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1. 体温调节失衡儿童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初期可能出现四肢冰凉。家长需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避免酒精擦浴,同时监测体温变化。
2. 末梢循环不良发热时血液优先供应核心器官,导致四肢供血不足。建议家长搓热孩子手脚促进循环,保持室温25℃左右,穿着宽松棉质衣物。
3. 感染性发热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常伴随精神萎靡或皮疹。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药物。
4. 脱水风险高热易导致体液丢失,加重循环障碍。家长需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观察尿量及囟门凹陷情况,必要时静脉补液治疗。
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出现抽搐、意识模糊时须立即就医,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