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项目,用于评估肝脏合成、代谢及损伤情况。
1、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数值升高常提示肝细胞损伤,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因素有关。
2、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分布于肝脏和心肌,其水平异常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肝脏或心脏病变。
3、总胆红素总胆红素反映胆汁代谢状况,数值异常可能提示胆管梗阻、溶血性疾病或肝细胞性黄疸。
4、白蛋白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水平降低可能提示慢性肝病、营养不良或肾功能异常。
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长期服药者应提前告知医生,异常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进一步评估。
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体外碎石、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胆囊炎结石通常由胆汁淤积、细菌感染、胆固醇代谢异常、胆道梗阻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低脂高纤维饮食有助于减少胆汁分泌负担,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可稀释胆汁。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静脉补液。
2、药物治疗熊去氧胆酸胶囊可溶解胆固醇结石,头孢曲松钠用于控制细菌感染,山莨菪碱可缓解胆绞痛。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用药。
3、体外碎石针对直径小于2厘米的胆固醇结石,采用冲击波碎石后配合利胆药物促进排石。碎石成功率与结石成分有关。
4、胆囊切除反复发作或合并化脓性胆囊炎需行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术可根治结石复发,术后需逐步恢复脂肪饮食。
建议定期复查腹部超声,避免过度劳累及高脂饮食,术后患者需补充脂溶性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