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多数情况下无症状胆结石无须手术,胆囊结石处理方式主要有观察随访、药物溶石、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
1、观察随访结石直径小于10毫米且无胆囊炎发作史者可定期复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超声检查监测变化。
2、药物溶石胆固醇性结石可尝试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该药物可能与胆汁酸代谢紊乱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等症状。
3、胆囊切除术反复发作胆绞痛或合并急性胆囊炎者需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4、胆总管探查术结石嵌顿引发梗阻性黄疸时需急诊手术,该情况可能与胆道解剖变异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便等症状。
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保持规律进食习惯,肥胖患者应控制体重以降低胆结石发作风险。
肝硬化脾脏切除后可能影响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导致血小板升高、引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手术主要用于解决脾功能亢进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
1. 免疫功能下降脾脏是重要免疫器官,切除后机体对 encapsulated bacteria(如肺炎球菌)的清除能力降低,建议术后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预防感染。
2. 血小板升高脾脏原本负责清除衰老血小板,切除后血小板计数可升至400-1000×10⁹/L,需监测血栓风险,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3. 门静脉血栓脾静脉残端血流改变可能诱发血栓形成,表现为腹痛、发热等症状,可通过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防,严重时需介入取栓。
4. 消化功能改变脾脏参与胃肠血液循环调节,切除后部分患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可补充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并采用少食多餐饮食模式。
术后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腹部超声,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高脂饮食及脱水情况,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