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脑梗死昏迷不醒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血糖、降低颅内压、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脑梗死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炎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需立即清除口腔分泌物,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家属需定期翻身拍背,帮助排痰。护理不当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加重脑缺氧。
2、控制血压血糖
急性期血压维持在较基础血压高10%-20%水平,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不足。血糖控制在7.8-10mmol/L,可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控制高血糖。持续高血糖会加重脑水肿,低血糖则会导致脑能量代谢障碍。
3、降低颅内压
脑水肿高峰期在发病后3-5天,可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或呋塞米注射液脱水降颅压。严重者可考虑去骨瓣减压术。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过度脱水导致肾功能损害。颅内压持续增高可能引发脑疝。
4、营养支持
昏迷超过3天需鼻饲营养,选择肠内营养混悬液补充热量和蛋白质。每日热量按25-30kcal/kg计算,蛋白质1.2-1.5g/kg。营养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过量则可能引起反流误吸。需定期监测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
5、康复训练
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包括肢体被动活动、关节松动术和体位摆放。可使用低频脉冲电刺激仪预防肌肉萎缩。康复过晚可能导致关节挛缩和深静脉血栓。家属需每日协助进行2-3次康复训练。
脑梗死昏迷患者需长期卧床,家属应注意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饮食宜选择易消化流质食物,少量多餐。定期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康复期可配合针灸和高压氧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出现发热、痰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