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流程

|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流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吴东海
吴东海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心源性休克的急救可通过立即呼叫急救、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方式进行。心源性休克通常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心包填塞等原因引起。
1、呼叫急救:心源性休克属于急危重症,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患者情况,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场。急救人员到场前,尽量保持患者安静,避免搬动。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部略抬高,确保呼吸道通畅。如有呕吐或分泌物,及时清理,避免误吸。必要时可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辅助设备。
3、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心源性休克患者常表现为低血压、心率增快、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症状,需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医护人员。
4、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快速补充液体和药物。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循环血量不足,需通过静脉输液维持血压,改善组织灌注。
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患者情况,可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以提升血压,改善心脏功能。多巴胺剂量通常为2-20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剂量为0.05-0.5μg/kg/min,肾上腺素剂量为0.05-0.2μg/kg/min。
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患者温暖,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急救后,患者需进一步接受心电监护、血液检查、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心源性休克高危人群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减少诱发因素。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适量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营养不良怎么快速调理

营养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制剂、治疗基础疾病、改善消化功能、适度运动等方式快速调理。营养不良通常由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消耗过多、代谢异常、疾病影响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豆制品,搭配全谷物和新鲜蔬菜水果。采用少食多餐模式,每日5-6餐保证热量供给。优先选择易消化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避免油炸烧烤。针对缺铁性贫血可增加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

2、补充营养制剂

遵医嘱使用肠内营养粉剂如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短肽型肠内营养剂。严重缺乏者可能需要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儿童可选用儿童专用全营养配方粉,老年人建议添加维生素D钙复合制剂。使用营养补充剂需监测肝肾功能。

3、治疗基础疾病

慢性胃炎患者可联合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多潘立酮片控制症状。克罗恩病急性期需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糖尿病患者应调整胰岛素注射液用量配合营养治疗。结核病患者需规范服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

4、改善消化功能

消化不良者饭前服用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肠道菌群紊乱可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胃酸分泌不足者适量补充稀盐酸溶液。中医调理可选用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

5、适度运动

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日30-45分钟促进胃肠蠕动。阻力训练如弹力带练习每周2-3次维持肌肉量。卧床患者需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和呼吸训练。运动前后注意补充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避免空腹运动。

营养不良调理期间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每周测量上臂围等营养指标。烹饪时采用强化营养的方法如在粥中添加肉末、坚果粉。长期素食者需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恢复期应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若出现水肿、心率异常等表现需立即就医评估电解质状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