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打麻风疫苗发烧是什么原因

|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打麻风疫苗发烧是什么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接种麻风疫苗后发热可能由疫苗正常反应、一过性免疫应答、潜在感染或过敏反应引起,通常表现为低热伴乏力,可通过物理降温或药物缓解。

1. 疫苗反应:

疫苗激活免疫系统产生的生理性发热,体温多低于38.5℃,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多饮水观察。

2. 免疫应答:

疫苗成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可能出现短暂低热,持续1-2天,可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

3. 偶合感染:

可能与疫苗接种时潜伏的呼吸道感染有关,表现为发热伴咳嗽,需排查链球菌性咽炎等疾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4. 过敏反应:

极少数对疫苗辅料过敏者可能出现高热伴皮疹,需立即就医,可能与明胶或新霉素过敏有关,临床需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或苯海拉明注射液处理。

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避免穿着过厚,若发热超过48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需及时儿科就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哺乳期间发烧小孩子也跟着发烧了怎么办

哺乳期间发烧且孩子也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哺乳方式、药物干预、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通常由感染传播、乳汁成分变化、免疫力下降、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哺乳期母亲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孩子采用退热贴或减少衣物散热。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刺激。

2、调整哺乳方式:

母亲持续哺乳可传递抗体,但需佩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若体温超过38.5℃,可暂停亲喂改用泵奶器吸出乳汁。

3、药物干预:

母亲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哺乳期安全退热药,孩子需儿科医生评估后使用小儿退热栓或混悬液。

4、及时就医:

若发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寒战、皮疹等症状,需排查乳腺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婴儿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应立即就诊。

哺乳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保持居室通风,避免与患儿交叉使用餐具。密切监测母子体温变化,必要时暂停哺乳并咨询医生。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