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月经期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加重经期不适、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经血逆流等危害。
1. 感染风险经期宫颈口开放,性行为易将细菌带入生殖道,可能引发阴道炎或盆腔炎。建议使用避孕套降低风险,出现异常分泌物需就医。
2. 加重不适性刺激可能加剧子宫收缩,导致痛经加重或经量增多。可热敷缓解疼痛,避免剧烈动作。
3. 内膜异位性高潮时子宫强烈收缩可能促使内膜细胞逆流种植,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概率。该病可能导致慢性盆腔痛和不孕。
4. 经血逆流性行为体位压力可能使经血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长期可能形成粘连。建议经期后2-3天再恢复性生活。
经期应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若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需及时妇科就诊。
月经量减少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激素疗法及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通常与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损伤、营养不良及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
1、生活方式调整长期熬夜或过度节食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并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铁元素和优质蛋白。
2、药物治疗子宫内膜粘连或薄化时,可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促进内膜修复,改善月经量。
3、激素疗法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月经减少,需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短效避孕药或促排卵药物进行调控。
4、中医调理气血不足或宫寒体质者可尝试当归、益母草等中药材配伍调理,配合艾灸关元穴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日常可适量食用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食物,避免生冷刺激,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内分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