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什么是慢性脑供血不足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慢性脑供血不足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因脑血管狭窄或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脑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状态的一种病理现象,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颈椎病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原因,与血脂异常、血管内皮损伤有关。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影响脑部血液供应。患者可能出现行走不稳、短暂性视物模糊等症状。治疗需控制血脂,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严重时需行血管支架植入术。

2、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加速脑血管硬化,使血管弹性下降,脑部微循环障碍。患者常伴有后颈部紧绷感、耳鸣等症状。日常需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配合低盐饮食和规律运动。

3、颈椎病变

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干和枕叶供血。典型表现为转头时头晕加重、视物旋转。可通过颈椎MRI确诊,治疗包括颈部牵引、佩戴颈托,必要时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4、心脏疾病

房颤、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会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灌注不足。患者可能伴随胸闷、活动后气促。需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使用盐酸胺碘酮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控制心律,严重者需考虑射频消融术。

5、血液黏稠度增高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等因素使血液黏滞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可能出现晨起头晕、午后嗜睡。治疗需补充水分,红细胞异常增多时可进行血液稀释疗法,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应保持低脂低盐饮食,每日适量食用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突然转头或体位改变。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按医嘱复查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若出现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急性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脑梗死发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突然感觉头晕恶心是怎么回事

突然感觉头晕恶心可能由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充能量、调整体位、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

1、低血糖

长时间未进食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过量可能导致血糖低于3.9mmol/L,伴随冷汗、手抖等症状。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果,严重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常用药物包括葡萄糖注射液、胰高血糖素、氢化可的松。

2、体位性低血压

快速起身时血压调节延迟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常见于老年人或服用降压药者,伴有眼前发黑。缓慢改变体位,增加水和盐分摄入,必要时使用盐酸米多君、氟氢可的松、屈昔多巴等药物。

3、前庭神经元炎

病毒感染前庭神经引发剧烈眩晕,伴眼球震颤和呕吐。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使用地塞米松减轻炎症,配合异丙嗪、倍他司汀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前庭康复训练。

4、梅尼埃病

内耳淋巴液失衡导致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伴随耳鸣和听力下降。低盐饮食配合利尿剂氢氯噻嗪,急性期可用地西泮控制症状,顽固病例可行内淋巴囊减压术。

发作期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跌倒,记录眩晕发作频率和诱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意识障碍需急诊处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