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怎么治疗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怎么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可通过控制血糖、调节血压、改善饮食、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通常由长期高血糖、肾小球损伤、血管病变、代谢紊乱和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 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的主要诱因,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患者需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维持血糖稳定。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和阿卡波糖片。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加重肾脏负担。

2. 调节血压

高血压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低于130/80毫米汞柱。常用降压药包括缬沙坦胶囊、氨氯地平片和厄贝沙坦片。限盐、减重和规律运动有助于辅助降压。

3. 改善饮食

合理饮食对控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至关重要。建议采用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限制每日钠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选择全谷物替代精制碳水化合物。控制总热量摄入,维持适宜体重,避免高嘌呤食物加重肾脏负担。

4. 药物治疗

针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需综合考虑血糖、血压和肾脏保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可延缓肾病进展。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可用于控制水肿,但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5. 定期监测

定期检查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和眼底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进展。监测项目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转诊至肾病专科进一步诊治。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患者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保持情绪稳定,减轻心理压力。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策略。注意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发生。出现水肿、乏力或尿量改变时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原则是什么呢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运动干预、药物治疗和定期产检。妊娠合并糖尿病可能由胰岛素抵抗加重、孕期激素变化、遗传因素、肥胖或高龄妊娠等原因引起,需通过综合管理控制血糖水平。

1、饮食控制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需遵循个体化饮食方案,每日热量分配为碳水化合物占比50%-60%,蛋白质占比15%-20%,脂肪占比25%-30%。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避免精制糖和饱和脂肪。分5-6餐进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波动,同时补充叶酸、铁剂等孕期必需营养素。营养师需根据孕前体重、孕周及活动量调整食谱。

2、血糖监测

患者需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辅助识别夜间低血糖或黎明现象。血糖日志记录需包含饮食、运动与胰岛素用量,便于评估治疗效果。妊娠中晚期需增加监测频率,防范酮症酸中毒风险。

3、运动干预

推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或固定自行车,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40次/分。避免仰卧位运动和腹部受压动作,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存在前置胎盘、宫颈机能不全等并发症时需限制运动。运动后补充适量碳水化合物,避免长时间空腹运动。

4、药物治疗

经饮食运动控制不佳者需启用胰岛素治疗,常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速效或基础胰岛素。禁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剂量需随孕周增长逐步调整。治疗期间防范夜间低血糖,出现视物模糊、多尿等症状需及时复诊。分娩前需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产后多数患者可停用胰岛素。

5、定期产检

妊娠28周前每2周产检1次,28周后每周1次,监测胎儿生长发育、羊水量及脐血流。每3个月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目标值小于6%。超声评估胎儿心脏、神经系统发育,防范巨大儿或生长受限。分娩时机通常选择38-39周,合并血管病变者可能需提前终止妊娠。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足部护理预防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产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试验,后续每3年筛查糖尿病。母乳喂养有助于改善糖代谢,哺乳期仍需监测血糖变化。建立长期随访计划,防范2型糖尿病发生。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