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主要由严重脱水、血糖急剧升高、胰岛素相对不足等因素引起,常见于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应激状态下。该病通常表现为极度口渴、意识模糊、脱水体征等症状,需紧急就医处理。
1、严重脱水
水分摄入不足或大量丢失导致血液浓缩,常见于老年人饮水障碍、发热、腹泻等情况。脱水会进一步升高血糖浓度,可能伴随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症状。治疗需快速补液纠正脱水,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使用含糖输液。
2、血糖急剧升高
感染、外伤等应激状态或大量摄入高糖食物可导致血糖骤升,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加重或分泌不足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多尿、乏力等前驱症状。需静脉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
3、胰岛素相对不足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衰退时,虽无绝对胰岛素缺乏,但无法代偿血糖升高。可能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相关,常伴随体重下降、视力模糊等症状。治疗需持续胰岛素泵入,可选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基础胰岛素。
4、药物因素
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干扰糖代谢或加重脱水,尤其与肾功能不全共存时风险更高。可能诱发嗜睡、定向力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需调整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谷赖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
5、合并感染
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会增加机体应激反应,促使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分泌。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感染征象。需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配合胰岛素强化治疗,避免使用影响肾功能的抗生素。
预防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需定期监测血糖,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应保证每日饮水量。出现多饮多尿症状时需及时检测血糖,避免高糖饮食。合并感染或应激状态时应加强血糖监测频率,遵医嘱调整降糖方案,必要时住院治疗以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
红参通常可以搭配麦冬、玉竹、西洋参、蜂蜜或枸杞等食材同食,有助于补气养阴且减少上火风险。红参性温,单独服用可能引起口干舌燥等不适,合理配伍能中和其温燥之性。
一、麦冬
麦冬性微寒,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与红参配伍可缓解红参的温燥特性。麦冬中的多糖成分能保护胃肠黏膜,适合气阴两虚者食用。两者搭配常用于改善疲劳、心悸等症状,建议煎煮或泡茶饮用。
二、玉竹
玉竹味甘性平,能养阴润燥,与红参同用可增强补益效果而不助火。玉竹所含铃兰苷等成分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适合长期熬夜或病后体弱者。可制作红参玉竹炖鸡汤,每周食用1-2次。
三、西洋参
西洋参性凉,与红参形成寒温平衡,适合易上火人群。西洋参中的皂苷类物质能协同红参增强补气作用,同时预防口腔溃疡等热象。建议将两者切片后含服或泡水,每日总量不超过3克。
四、蜂蜜
蜂蜜能润肠通便,中和红参的温性。其葡萄糖和果糖可快速补充能量,与红参的补气作用形成协同。适合便秘倾向者,可将红参粉与蜂蜜调匀后温水冲服,避免高温破坏蜂蜜营养成分。
五、枸杞
枸杞性平,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与红参配伍可改善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枸杞中的玉米黄素能保护视力,建议与红参共同泡酒或煮粥,每日枸杞用量控制在10-15克为宜。
食用红参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红参用量建议控制在3-5克。体质偏热者需减少单次服用量,可搭配菊花茶等清凉饮品。服用后出现口干、失眠等不适时应暂停使用,必要时咨询中医师调整配伍方案。储存时需密封防潮,避免与异味物品共同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