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痛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痛风石形成及肾脏损害,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和慢性期。
1、早期表现突发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剧烈疼痛,多在夜间发作,伴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症状可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2、进展期症状疼痛可扩散至足背、踝关节等部位,发作频率增加,关节周围可能出现痛风石沉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3、终末期表现尿酸盐结晶在皮下形成明显痛风石,可能破溃排出白色粉状物;长期高尿酸可导致肾结石、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痛风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急性期应尽早就医规范治疗。
痛风和慢性跟痛症可通过发病机制、典型症状、诱发因素及检查结果进行区分。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慢性跟痛症多与机械性损伤相关。
1. 发病机制痛风由尿酸结晶沉积引发炎症反应,慢性跟痛症多因足底筋膜劳损或跟骨骨刺导致。痛风急性发作需使用秋水仙碱,慢性跟痛症可采取冲击波治疗。
2. 典型症状痛风表现为第一跖趾关节突发红肿热痛,慢性跟痛症以晨起足跟刺痛为主。痛风可能伴随发热,跟痛症通常无全身症状。
3. 诱发因素高嘌呤饮食易诱发痛风发作,长时间站立或肥胖会加重跟痛症。痛风患者需限制海鲜摄入,跟痛症患者建议更换缓冲鞋垫。
4. 检查结果痛风患者血尿酸值常超过420μmol/L,X线可见穿凿样骨质破坏。跟痛症患者超声多显示筋膜增厚,X线可能发现跟骨骨刺。
两类疾病均需避免诱发因素,痛风患者应定期监测尿酸,跟痛症患者可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症状持续加重时需及时至风湿免疫科或骨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