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吸痰操作需注意无菌原则、动作轻柔、观察患者反应、控制负压及操作时间,避免黏膜损伤和交叉感染。
吸痰前需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和痰液性状,操作者应戴无菌手套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负压控制在成人40-53kPa、儿童33-40kPa范围内,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插入吸痰管时避免带负压,旋转退出时保持负压吸引。操作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出现发绀或心率明显下降需立即停止。两次吸引间隔给予患者3-5分钟休息时间,必要时吸氧。痰液黏稠者可先进行雾化吸入或气道湿化。
吸痰后需记录痰液量、颜色及性质变化,用过的吸痰管按医疗废物处理。长期吸痰患者应注意口腔护理和体位引流,每2小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成人常用12-18Fr,儿童选用6-10Fr。避免在餐后立即操作,防止呕吐误吸。对于气管切开患者,需分别吸引气管套管和口腔分泌物,严格区分两套吸引装置。
操作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观察30分钟有无并发症。定期检查负压装置密封性和管道通畅度,储液瓶内液体超过1/3应及时倾倒。建立吸痰操作登记制度,包括操作时间、痰液特性和患者反应。对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冬季应注意给吸痰管加温,避免冷刺激引发支气管痉挛。掌握这些要点能有效提升吸痰安全性和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