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黄疸和乏力可能由药物不良反应、肝功能损伤、免疫性肝炎、胆道梗阻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检查结果判断。PD-1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通常可通过暂停用药、保肝治疗、激素干预、胆汁引流等方式缓解。
1、药物不良反应PD-1抑制剂可能激活免疫系统攻击正常肝细胞,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加深,可遵医嘱使用谷胱甘肽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保肝药物。
2、肝功能损伤药物代谢加重肝脏负担,引发转氨酶升高。常伴随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建议监测肝功能指标,必要时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
3、免疫性肝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需通过肝脏穿刺确诊,治疗需使用甲泼尼龙、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
4、胆道梗阻肿瘤进展或免疫治疗相关胆管炎可能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需进行MRCP检查明确梗阻部位,视情况行ERCP引流或支架置入术。
出现黄疸需立即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腹部影像学,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胆汁淤积,适当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女性类风湿早期症状主要有晨僵、关节肿胀、疲劳乏力、低热。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表现通常从手部小关节开始,逐渐累及全身多关节。
1、晨僵早晨关节僵硬持续超过30分钟,活动后缓解,可能与滑膜炎症导致关节液积聚有关。建议进行温水浸泡和轻柔关节活动。
2、关节肿胀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对称性肿胀,触摸有温热感,通常伴随压痛。早期可出现梭形肿胀,需警惕滑膜增生。
3、疲劳乏力不明原因的持续疲倦感,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可能与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并监测体温变化。
4、低热体温波动在37.3-38℃之间,午后明显,无明确感染灶。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相关,需排除其他发热性疾病。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诊风湿免疫科,日常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冷水刺激,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