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4次阅读
体温37.6摄氏度属于低热,儿童正常腋温范围为36-37.3摄氏度,超过37.3摄氏度可视为发热。
1. 测量误差哭闹、穿衣过厚或剧烈运动后立即测量可能导致体温短暂升高,建议家长让孩子安静休息30分钟后复测。
2. 生理性波动傍晚体温较清晨高0.5摄氏度左右,家长需记录全天体温变化,避免单次测量误判。
3. 感染因素可能与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等常见疾病有关,通常伴随咳嗽、流涕或腹泻,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4. 免疫反应疫苗接种后48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家长需观察是否合并注射部位红肿或嗜睡等症状。
建议保持室内通风,适量增加饮水,若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需及时儿科就诊。
新生儿喉喘鸣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通常由喉软骨发育不全、胃食管反流、先天性喉软化症、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
1、喉软骨发育不全新生儿喉部软骨未完全成熟可能导致喘鸣,建议家长保持喂养姿势正确,避免呛奶,多数患儿6-12个月可自愈。
2、胃食管反流胃酸刺激喉部引发喘鸣,家长需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颗粒等胃黏膜保护剂。
3、先天性喉软化症喉部结构异常导致吸气性喘鸣,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表现为喂养困难,需补充维生素D滴剂,严重时需进行喉成形术。
4、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喉炎,伴随发热咳嗽,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药物。
日常注意保持环境湿度,避免二手烟刺激,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