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有哪些?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叶奎
叶奎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流行性出血热潜伏期为4-46天,一般2周左右。典型病例的病程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突出表现是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一般在发热期患者起病多急骤,体温常在39-40度左右,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常持续3-7天。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以及肾损害。特征性的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三痛,即头痛、眼眶痛、腰背痛。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三红,即颜面、颈部、上胸部处皮肤显著充血潮红,状如日晒,压之可退褪色,似酒醉貌。患者发热期过后会出现低血压休克期,常发生于病程的第4-6天,也可出现于发热期。轻者血压略有波动,持续时间短,重症患者可发生休克及DIC。第三期为少尿期,常发生于病程的第5-7天,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精神神经症状、出血症状最为严重,少数患者可有颅内及其他内脏出血。此期病死率最高,一半以上的患者死亡于该期。而患者可表现为典型的高分解型急性肾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抽搐、脑及肺水肿或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本期可持续1-4天,重者可达一周。少尿期过后患者会进入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的第9-14天,持续几天至几周,随着尿量的增多,大多数患者病情逐渐改善。而后就进入恢复期,一般持续2~3个月,患者尿量恢复至2000毫升以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右肺肺癌纵膈淋巴结肿大

右肺肺癌纵膈淋巴结肿大通常提示肿瘤转移或局部扩散,需结合病理分期评估病情。主要干预方式有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1、手术切除

早期局限性病变可考虑肺叶切除联合纵膈淋巴结清扫。手术适应证包括肿瘤局限于单侧肺门、无远处转移且心肺功能耐受。术后需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复发,5年生存率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2、放化疗

中晚期患者可采用同步放化疗,常用方案含铂类联合长春瑞滨或培美曲塞。放疗靶区需覆盖原发灶及受累淋巴结,剂量50-60Gy分25-30次完成。治疗期间可能发生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3、靶向治疗

EGFR/ALK等驱动基因阳性者首选奥希替尼片、克唑替尼胶囊等靶向药。治疗前需行基因检测确认突变类型,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及间质性肺炎征象。耐药后可通过液体活检评估新发突变。

4、免疫治疗

PD-L1高表达患者可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需评估超进展风险,治疗前排除活动性自身免疫疾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皮疹、结肠炎等。

5、对症支持

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者需抬高体位、糖皮质激素缓解水肿;骨转移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骨破坏;癌痛按三阶梯原则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等镇痛药物。同时需加强营养支持及心理疏导。

确诊后应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每日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根据体力状况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出现咯血、声嘶、骨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治疗期间注意口腔清洁预防感染,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家属应协助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及用药反应,参与多学科会诊讨论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