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手足口病多数情况下无须住院治疗,可通过居家护理、对症用药等方式缓解。住院指征主要包括持续高热不退、神经系统症状、心肺功能异常等重症表现。
1、居家观察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和皮疹变化,保持患儿口腔清洁,用温盐水漱口,饮食选择流质或软食。
2、对症用药家长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退热,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缓解口腔疱疹,蒙脱石散处理腹泻症状。
3、重症识别若出现肢体抖动、呼吸急促、嗜睡等症状,可能与脑炎或肺水肿有关,家长需立即送医。
4、隔离防护家长需对患儿用品消毒,隔离期不少于2周,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成人也需注意手卫生。
患病期间建议选择绿豆粥、梨汁等清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适量补充乳清蛋白粉帮助修复。
儿童慢性便秘可通过饮食调整、行为训练、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方式改善。长期便秘可能与膳食纤维不足、排便习惯不良、肠动力异常、先天性巨结肠等因素有关。
1、饮食调整家长需增加孩子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量,每日饮水量应超过1000毫升。可适量食用西梅、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避免过多摄入精制米面。
2、行为训练建议家长固定孩子每日晨起或餐后如厕时间,采用脚踏凳帮助维持正确排便体位。记录排便日记有助于评估干预效果。
3、药物治疗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小麦纤维素颗粒等渗透性泻药可软化粪便。家长需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
4、病因治疗顽固性便秘需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肛门直肠测压等检查可评估盆底肌功能,生物反馈治疗适用于排便协调障碍患儿。
建立规律的饮食作息习惯,避免因排便疼痛引发恐惧心理。若调整生活方式无效或伴随腹痛便血,应及时至儿科消化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