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军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脑梗患者在睡觉时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夜间是脑梗复发或发生加重的高发时段,但通过科学管理与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危险性。建议密切关注睡眠环境、血压波动,以及生活中的其他诱发因素。
1、夜间脑梗风险的原因
夜间是人体交感神经活动减少的时间段,血流减慢、血压降低可能导致大脑的供血量减少。而一些脑梗患者在夜间因姿势不佳或血栓形成可能加剧原有症状。夜晚处于基础代谢状态时,血液较为粘稠,更容易导致血栓生成或加重脑部缺氧。如果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可能进一步降低氧供,加重风险。
2、睡眠管理对脑梗患者的重要性
为了降低睡觉时的风险,脑梗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睡眠中可能发生的意外:
提高睡眠质量:避免过于柔软的枕头,建议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保持上半身略微抬高,有助于脑部血流通畅。
预防睡眠中断:如果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应及时进行相关干预,如佩戴呼吸机或调整睡眠姿势。
监测夜间血压与心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效降压药物,避免睡眠中血压波动剧烈。
3、其他预防措施
规律服药:脑梗患者通常需要抗凝、抗血小板和降血脂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阿托伐他汀,坚持使用以减少血栓形成。
控制其他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需严格控制,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睡前抽烟、喝酒或进食过量以减轻心脑血管负担。
夜间确实是脑梗患者需特别注意的时间段,但通过科学管理,如优化睡眠姿势、控制慢性病和坚持服药等措施,能够大大降低睡眠时的危险。建议患者定期复诊,与医生沟通下一步治疗方案,以保证脑部健康的稳定状态。